查看原文
其他

特约诗歌评论员是个飞行员

2016-07-23 AoAcademy



这是 敖学院 的第 15 篇文章

 

 

 


热烈欢迎我们的第一位特约诗歌评论员,青年诗人了小朱


大家鼓掌(想不想有一只呢)。



请这位低调,冷静,而且会飞的诗人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!

 

大家好,我是了小朱,目前在中国民航做一名飞行员,执飞空客A330机型,从2004年开始一直从事诗歌写作。


做一名职业飞行员,不用去办公室,这是非常适合我的生活。我飞过很多地方,欧洲的巴黎,伦敦,法兰克福,罗马,阿姆斯特丹,澳洲的墨尔本,凯恩斯,悉尼,奥克兰,美洲的温哥华,还有一些亚洲的城市。


在国外的驻地,时间是完全自由的,有朋友可以找朋友玩,也可以窝在酒店不出去,看书,写作,都可以自己安排。巴黎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,但不论去哪里我都喜欢过北京时间。


欧洲和北京有6-7个小时时差,所以我都是在巴黎的凌晨两三点醒来,这是我写作的最佳时间。刚睡起来,头脑比较清醒,经过一夜的休眠,脑细胞很活跃,有很多奇思妙想可以记录下来。


了小朱对诗歌的看法:


我觉得,诗是属于所有人的,想去发现的人自然可以发现。关于诗歌交流,我还想拿出孔老夫子的一句话:可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;不可与言而与言,失言;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我希望能向这种智者的境界挺进。


如果有人问什么是好诗,我想直接举出两个例子,都来自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·普拉斯:


1.

此刻相似的云

正铺开空荡荡的床单。


2.

在池塘上方,我轻柔地

附身,看见我。


 

 

 

上期的诗歌写作教程是“让诗的主题融化在你的手里”,有很多朋友根据教程写了作品。下面我们选了五首诗,请了小朱进行讲评,供大家参考。

 

第一首

 

 

一个人走到悬崖边

一脚迈下去

但没事儿

因为他的腿

很长


朱岳

 

评:这首诗写得很完整,事件的发生完全是因为题目就点明了的因素:夜晚。但是腿再长能敌得过悬崖吗?荒诞的地方类似于南辕北辙的故事,马精良、路费多、善驾车,方向不对也抵达不了。

 

这首诗让我想到一个飞行中的故事,教员对学员说,你座位调高一点,这样看得清楚些,学员答,没关系,我上身长。这种讲述性比较强的诗歌如果在用词用句上更有进取心就好了,因为诗歌本来篇幅就短,如果在语言上不进取就失去了诗歌这种体裁的重要属性。



第二首

 

病中杂记一

 

爱情是一场虚张声势的中暑

中暑者的过去是骄傲病

十八种病对应十八颗李子

流连  勇往   夜梦长

犀角  菖蒲   郁金汤

 

宋训青

 

评:爱情往往和病相关,作者首先找到这个关联,前三句讲一个人在爱情中对自我的修正,为什么是十八,我怀疑是否和李字上半部分的拆字相关,这种隐秘性是每个作者都会有的。

 

后两行有意押韵,但读起来稍有不顺,如果熟悉七律首两句的平仄,就不妨改成:勇往、流连、夜梦长/菖蒲、犀角、郁金汤。这样一来,就有了中国传统律诗的节奏。

 


第三首

 

 

我在一面白墙前,

吃我的午餐沙拉,

初吻一般的樱桃番茄,

拌上绿色橄榄油,

象西班牙南部的日头

闪烁不定

 

想到墙那头

发生的事情,

我不知道的秘密,

意乱心迷

 

那白白的墙,

将浓郁的苔藓

投影在我的盘中,

从天空

一直到地面。

 

邹颖

 

评:去掉中间一节,这是一首相对完整的作品,但是我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中间这一节,实际上这一节的表达体现的是一个写作者的困境,把内容表达清晰到一个什么程度,她很想表达,就把要说的全部写出来了,没有留下空间给读者。


孔子在解释诗经某一句的时候说:绘事后素,讲的就是留白的重要性。

 

 

第四首

 

偶遇猎鹿人

 

你我都是凡间的火

丛林中来

到时间之外 

短暂燃烧

不在过去

也不在现在

更不在将来

火苗噼里啪啦

噼里啪啦

 

宇宙让我们巧妙地碰了个头

你说

放下猎枪吧朋友

在这空幽的林子里

给彼此一点掌声

在变成烧焦的黑炭前

我们都不会有别的观众了

掌声噼里啪啦

噼里啪啦

 

杨静涵

 

评:这首诗的亮点在于掌声和火苗的相同的拟声,噼里啪啦。


两节相比,第一节用词显得比较平淡,整首诗是一种由点及面的写法,先有一个想法,再扩展开来,骨架建好了,还需要更丰满的血和肉来填充。

 

第五首

 

赋得水饺部

 

三个女生,围绕圆桌,等距端坐

吃饺子

风姿各异且互不相识

(经目击者特意说明)

 

她们各自,双腿交叠,朝不同方向

直到,走了一位

组合被打破,双人姿势微调

而不自知,电光石火间

恢复谐和

 

即使缺乏内核,也可尝试组合

如果

词语之间,能有她们的

契合微妙

 

以及,妙手天成的

收尾:又走了

一位。


范晔 

 

评:作者在诗中提出自己的理念(我非常欣赏这个理念),同时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。如果在一首作品里,词语之间能发生很妙的化学反应,在浑然天成的结尾处变成“它自己”,那么缺乏内核也是可以的。有人曾批评温庭筠缺乏思想意义(这里的思想意义或许有些类似这首诗中的内核),空有词的精丽,王国维推崇五代北宋的词,因它们具有直接感发的力量,贬低南宋大部分词人,因他们用思力写作,这些看法都有失偏颇。

 

这首作品就是用思力写成的,作者有构思,应该在写之前就知道大概会写成什么样子,而且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结果说明他安排得很好。圆桌,等距,这都是对称的,但风姿各异,双腿朝不同方向交叠,这是多彩的,走了一个人,电光火石间又在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新的和谐,最后只剩一个人,形成真正完整的新的“自我”。

 

这是一首成熟的作品。诗中的大部分用词都是两个字一组,形成很多四个字的词组,显得单调一些,读起来少了起伏。按我粗略判断,作者可能并不经常练习写作诗歌作品,但经常阅读诗歌作品,形成自己的思考,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呈现。

 

怎么样,朱岳,给帅哥飞行员评得爽吗?


怎么样,宋训青,给帅哥飞行员评得爽吗?


怎么样,邹颖,给帅哥飞行员评得爽吗?


怎么样,杨静涵,给帅哥飞行员评得爽吗?


怎么样,范晔,给帅哥飞行员评得爽吗?


如果不过瘾,下次让他飞回来再评你一次。

 


 

下面是我给了小朱的诗歌写的一篇评论,读了它你就会明白,他为什么会那样精确地评论前面的五篇作品。

 


“彼此热爱”与日常的光谱

——读了小朱《云中行的诱惑术》


作者:王敖

 

诗人约翰·霍兰德(John Hollander)曾经区分过两种诗:关于日常的诗和属于日常的诗。简而言之,前者处理从日常经验中得到的主题和素材,成为一种时事报道或流行文学;而后者以比喻修辞的形式连接,协调人的行为与自然法则,目的在于让两者共同转化出新的形态,这一过程同时是诗的主体和对象——真正的诗歌以这种方式构造日常生活,成为其中诗性的部分,实现诗与日常的一体。我觉得,如果不把这种区分绝对化,那么在具体的写作里,前者往往有机会发展成后者,这两种诗歌形态间的飞跃可以是一首诗走向成功的变形记。属于日常的诗,它有能力暂时伪装成一种关于日常的记录,也不排斥道德教诲或政治抗议,但能将这一切变成在新的诗歌场景中不断展开的维度,使其获得更强的语言磁力。

 

真正的区别在于,作者是否在“关于日常”的领域里止步,并用一张道德寓意的信用卡跟主题的供应商进行仓促的结算——这样的诗最终会沦为一种程式化,习惯性的文学表态。属于日常的诗,会铺设邀请普通读者同行的俗套的台阶,但也会释放出指引我们积极定义生活,获得生命力的曲线——它用来工作的素材包括日常经验的边界与层次本身,它们成为想象力的变量之后,会造就一个丰富到极端的光谱,可以容纳截然不同的诗学方向和风格坐标。

 

在这种诗里,相对于人们共享的日常观念的向心力与离心力同样重要,诗歌在深入中逃脱,呈现悖论性的运动。比如,拉金的很多诗被看作是一种日常诗歌。但事实上,它们也是很多种反日常的诗的集合。因为对现实的描绘,回忆中的伤感情调,追加的恶劣情绪,终结于对日常意义的断然否定。这些诗的消极与虚无有一种不需要辩解的态度,适合那些不信拯救,但求解脱的人生。这经常让道德批评家感到恼怒,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读者因为读拉金而绝望地去自杀。因为它们跟聂鲁达的颂诗一样,用特殊的方式按摩了我们的的神经,并抛出一些翻新语言的花样来愉悦读者。

 

举个他诗里的例子,躺在床上说话的两个人发现,“变得越来越难的是/找到既真实又善意的/或者,既不是不真实,又不是没善意的话。”(《床上谈话》) 交谈的人徒有亲密的距离,他们在善良的欺骗,恶意的真实,彻底的诅咒之间沉默了。这样的诗写出了让人沮丧的现实,但实现的手段却类似绕口令,它本身在放松读者的紧张情绪。

 

在聂鲁达后期的作品里,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写法:日常生活被恰如其分地,以一种放松的姿态神秘化了,这种神秘的核心是大写的肯定,是善和同情。比如,他笔下的洋葱——

 

洋葱颂


清澈如一颗行星,

注定

要闪光,

恒久的星座,

水的圆玫瑰

放在

穷人的桌上。

 

你不伤害,我们就哭了。


这里有平视神秘的坦然,也有提升日常的浪漫,用华丽的比喻肯定了朴素的情感。象会演奏音乐的创可贴一样,抚慰了我们随时会有的伤痛。读这样的诗,我们反而会更理解拉金,他说了聂鲁达在这首诗背后替我们忍受的那些。在阅读优秀诗作的时候,我们不能以一种音乐去否定另一种,更有用的办法是让它们成为光谱上相异但又互衬的色彩。最近,读到青年诗人了小朱的作品,让我联想起很多位当代的汉语诗人对日常的不懈追求,他的写法处于一个邻近而不同的诗歌区间,在接壤之处并不紧张地排斥或者有意地掩饰,语调也常在奇谲变幻中透着从容不迫。


 酒店


  门外摇晃的小老儿,悠闲的卖部

  老板,拖着贴地的布鞋慢腾腾吃

  蘸水的糖葫芦,无邪的皱纹……


从这个貌似寻常的开篇,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发展成型的一些技艺。“门外摇晃的小老儿”制造了一种时间上的幻觉,因为“小老儿”略显古代白话的风味,让眼前摇晃的人物似乎在向绣像小说里的形象滑动并重合。“悠闲的卖部”在换行之前,“卖部”是“迈步”的谐音,所以这句诗隐藏了一个摇晃的后续动作;而“卖部老板”是一个类似于拗体的手法,因为它省去“小卖部”里的“小”,把它留在“小老儿”的继续摇晃之中。

 

“拖着贴地的布鞋慢腾腾吃”提示读者,这是一位对语言节奏有自己的决断力的诗人。他把“慢腾腾”一词挤在有点透不过气的句子里,这样做有前后张力上的考虑,也有可能是在追求整饬的视觉外观,总之我们得到的是一种异样的节奏。对于一个新诗人的节奏感,读者往往要花比理解其诗句含义更长的时间来适应。

 

《酒店》写的是一个小人物的传奇,他抽烟的时候,“可以吐出地图/灵妙的烟雾盘旋着如同中国。” 也可以说,这是从空间的角度重新构造出的一个常人的形象,他跟“中国”的背景有不成比例的感觉,唯有“灵妙”可以解释。而推进这首诗的核心力量,来自一个从片刻遐想里过滤出的严酷问题,“他的生活过完了吗?”那个悠闲的普通老人,随时可能变成历史;而与此同时,诗人也在自忖,“我的年龄就要碎了”。日常中对历史的想象,惊醒迷梦的年龄破碎之音,在交织出的压力之中,迸发出这样轻快的诗句:

 

你就要开始鼓掌想拍手称快活

你就要让脚步慢下来登上天桥

 

“就要”所传达的近在眼前的希望,在快慢对位的诗句里走向“天桥”:一个既凡俗又暗示超越性的词,它带有几分旧时代的气息,也给年轻说唱者的抒情染上民俗的色彩。这种诗让人想起柏桦近几年的写作,因为它们都试图在过往的文化形态里追忆一种日常性。柏桦的版本是他的“逸乐”和神仙眷侣,刻画的笔法与他早期的诗一样,充满紧张感和迫切性。他笔下的人物仿佛来自卷轴画,在现代人的梦想破灭之前,就已经毁灭。如果说柏桦早期的作品有明显的自毁冲动,那么他现在的作品经常做的是让历史翻新之后自毁,这最适合他挽歌式的凄厉风格。了小朱的写法经常会省略历史的注解,也很少象柏桦那样以暴力的修辞展示暴力,用他的诗歌语言来说,他的历史想象是“默僧化缘”——沉默而无名的人如何维系生命,并在因缘中短暂驻留。即使是一位所谓的“主人”,也不过是果壳中的帝王,与他的宠物并无本质区别:

 

圣宠学


主人最熟悉的仍是睡眠,四方来风

他不必管,他有能足够淘气的权力


他怀揣寡人的思想,他厌倦了美人

要完美的小把戏,蹴鞠与酒池奇花


在了小朱写的更成功的诗里,他设计了自己的飞行术,或者叫《飞行浅论》。我们在读臧棣的时候,经常会看到一些线条清晰的动态冥想,表现为低空的,日常生活中想象力的试飞,回旋与降落。比如,“你不必隐瞒即使是在厨房里/你也是一个天文爱好者/那些西红柿是沿海王星轨道下到锅里的”(《反自传》)。了小朱有时也会采取这种升降自如的写法。比如,诗人在一首写飞行员训练的诗里,向在物理世界里假扮上帝的牛顿说话:

 

飞行浅论


       . . . .  喂,牛顿

你乃低速世界的制律者,我是粒低低的

尘埃,做着苹果的发声练习,积攒纯水

成为默默的体验者,高度是真正追求的


安全密码。但一切都有前提,这是你要

真正明白的前提,翼舵诸种就是高度的

前提,它们也有更前的前提. . . .


“更前的前提”是飞行者偶然的存在。在另一首诗里,“千二百英尺仍看不到备跑的要道,就这样脱离了。”(《云中行的诱惑术》)在这种情境下,诗人仍在调侃自己回忆中暧昧不明的诱惑,而高空云雾带来的领悟,是平地的生活恍如睡梦,但他无法与之争斗,因为

 

云中行的诱惑术


不是斗奇的种,就不争

云中观云更贴切,忘了这些琐碎的你我他

稳定悬浮模糊白灰絮状清淡成团虚胖唯我

动即静,在沉睡中依旧。


那些高飞的鸟被惊走了而不觉

越过了信号塔而不觉

湖面上波光粼粼,相思不觉


梦中老子曰:故莫能与之争

关于那一切你做出了努力,蔑视别人的期待吧


如这段诗所示,了小朱的诗在修辞上有自己雕琢刻镂的方式,偶尔略显奇怪,但并没有发展成怪癖。一位年轻的诗人突出,强化,放大自己风格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走极端。在了小朱的诗里,“不争”可以理解为不比赛走极端,或者不走别人期待的极端。读他的诗,可以看到创造力低调的煨烤,让物象与心理,技艺与命运融汇成型,塑造出一个诗中相当顽强,而且有趣的自我:


苦行


匠人的几何学亦即匠人的心理学

纺锤半径,窖藏好水,都是我,我. .  . .


这位匠人的营造的生活和他的建筑手法是同源的,而且互为表里。在繁复的地方,读者虽然需要费心领会,但却不易厌倦。在恬淡的时刻,似乎是生活之诗为我们偷来了某一天的下午:

 

斯蒂芬妮与亚历克斯


一朵不翼的云,下午


她给我印了首童话诗

他给我冷风中加了油


斯蒂芬妮向我称赞亚历克斯

是呢,他们如此热爱着彼此


“一朵不翼的云,下午”有一种拉金式的音色;女人带来的童话诗里有柔弱的浪漫,与之结合的是冷风中加强的能量。然后,诗人用亲密的语调转述着称赞,肯定着热爱,仿佛有絮絮而谈的声音在继续。如果说这是属于日常的诗,这样的表述仍显得宽泛,这是在日常的光谱上,让不同的色彩“彼此热爱”的诗。

 

我们推荐了小朱的诗集《云中行的诱惑术》(黑蓝文丛,2011)

 

 

- 本期诗歌练习写作者简介 -

  


朱岳,1977年生于北京,A型血,射手座。毕业后先做律师,后转行从事编辑。曾出版短篇小说集《蒙着眼睛的旅行者》(新星出版社,2006)、《睡觉大师》(生活•读书•新知三联书店,2011)、《说部之乱》(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5)。爱好哲学,曾发表“哲学随想录”(大概只有朱岳本人能看懂),收入《多元 2010分析哲学卷》。

 



宋训青,宿命论者,现居上海,爱好音乐、写作、研易。拥有一副离群索居的骨骼和一颗恐惧孤独的心。

 



邹颖,文学博士,毕业于北京大学和斯坦福大学。教书,写作,好梨园,爱诗书,有时行走拍摄。

 

杨静涵,生于1995.04.04,微博@电子女朋友,个人公众号:AssholeGlue

自我介绍:你们都会很高兴认识我。:)

 

范晔,文学博士,现任教于北京大学外院西葡语系。译有《未知大学》、《致未来的诗人》、《百年孤独》、《万火归一》等西语文学作品数种,另有随笔集《诗人的迟缓》。

 

 

- 本期评论者介绍 -

 

王敖,耶鲁大学博士,任教于美国威斯里安大学东亚学院。

 

了小朱,诗人,飞行员。1986年10月出生于陕北,性疏懒,喜结交,曾好酒,亦好诗。少时成长于山间,成年后在西安读过大学,后辗转多地,现居上海。




版权声明:本期内容版权属于写作者和评论者王敖,了小朱,朱岳,范晔,宋训青,邹颖,杨静涵, 未经这些开发者和创作者本人同意,其他微信公号和媒体请勿转载。

 

喜欢我们的内容,请把它转发给你喜欢诗的朋友,联系我们请发邮件到wangaoxueyuan@163.com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